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華隆機械林天華:石材機械行業要快速發展,當務之急是做好知識產權保護
石材機械裝備制造業在此時此刻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的缺失、自主創新意識的薄弱。而這也被林天華視為目前石材機械裝備制造業的最大危機。作為標榜創新的領軍人,林天華堅持以差異化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以創新迎擊產品同質化。本期人物訪談,對話華隆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天華,解讀市場危機潛伏之下,華隆如何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
11月8日,華隆機械在水頭石博會中展出了其專利產品新型雙刀礦山機。作為華隆機械50項專利產品之一,這一新型產品在展會上受到了高度認可。然而,林天華的心情卻有些沉重。
“展出的機械產品傳達了‘精細化、數控化’的趨勢,但是,在展會上逛一圈下來,你會發現,每家的石材機械產品除了顏色不一樣,基本構造功能都差不多。”林天華說,機械行業創新能力的薄弱已經成為行業詬病,出現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石材機械知識產權保護的缺失。
而這顯然是一直以來,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生命力的林天華所不愿意看到的。
第十五屆水頭石博會中,華隆的新型專利產品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以差異化應萬變
追溯華隆的成長歷史,“創新”二字始終貫穿其中。
“1997年華隆機械成立。在此之前,華隆一直是以家庭小作坊的簡陋方式經營,所生產的產品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客戶的使用,和市場上的并無多大區別,清一色的單臂式圓盤鋸、切邊機和手工磨機。”林天華說。
這樣的狀態一直延續到2002年。2002年,石材消耗總量在突破一億平方米大關之后,石材需求的劇增讓不少人對石材機械加工制造業趨之若鶩,石材機械市場頓時熱鬧了起來。而正是這番動靜,驚醒了彼時埋頭于“生產-制造”的林天華。他開始意識到,“企業不僅要滿足客戶的需求,還要追求創新。面對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沒有實現產品差異化,那我們必將被列入淘汰的名單之中。”于是,林天華帶領研發團隊,潛心研究,研發出了以礦山鋸為代表的產品,并面向全國推廣。而作為創新意識鮮有的幾家石材機械企業之一,華隆這一產品的面世,快速地吸引了石材企業的關注,同時也拉開了與其他機械加工企業的距離,成為行業領跑者。
華隆“創新”的導火線自此點燃。“起初許多生產廠家還不大重視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到2010年之前,這一產品基本上只有華隆在做,可謂一枝獨秀。慢慢地,做的人多了,礦山鋸也從一家獨秀變成了一個大行業。”隨著建筑、裝飾業的發展,各種品種、規格的石材制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刺激了石材加工機械的發展,石材裝備制造業面臨機械產品的多元化需求。進入2008年,初具規模的石材裝備制造業開始形成分化,各種用途的石材機械應運而生。彼時專注礦山鋸市場的林天華,同樣抓住了這一市場契機。“2008年是華隆至關重要的一個轉型點。這一節點標志著華隆開始由專一的礦山開采機械產品向多樣化產品轉型。”林天華說。
“華隆一直在思考,如何減少污染,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技術含量,從安全、高效、品質,以及為整個行業創造更高效益這幾個方向下功夫。”林天華表示,即使是在產品同質化競爭愈加嚴重,價格體系混亂的市場形勢之下,這一方向,華隆從未改變。2010年,華隆又一次邁開步伐,深耕數控異型加工領域,現在已進入產業化的轉型升級,形成了從礦山開采生產、加工、精密數控加工設備的全產業鏈產品體系。林天華表示,在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環保、安全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的趨勢下,數控化、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已成了華隆的重中之重。
精品與服務鍛造精工品牌
2013年,華隆提出“精工”理念,以“華隆精工,助你成功”的強大信心應對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市場。
“精工即精益求精,首先得立足于產品本身。”林天華用四個字——“無中生有”,表達了華隆的核心技術,因為對創造與眾不同的好產品多了一份專注,華隆的產品在市場上形成了無以比擬的優勢。其背后,是一支有著近30人的研發團隊,在隨波逐流的市場環境下,仍堅持尋找差異化。林天華表示,華隆的專利產品已超過50項,其中有3項正在申請中。每一件產品都需要花3~5年的時間投入研發。在“模仿”已經成為常態的現狀之下,這樣的代價顯得尤為奢侈。而在林天華眼中,這卻是華隆領跑的動力根源。
除了在研發及生產能力上不斷超越之外,堅持以客戶為導向,提供優質化的服務,也被納入“精工”的核心意義之中。“企業要生存,服務就要跟上。否則,即使有再好的產品,企業也要衰退。”林天華分析,我們是機械生產專家,但購買產品的用戶是門外漢,對于機械的安裝、構造、修理、升級等專業技能并不熟悉,產品再好,若沒有服務的話就是一堆廢鐵。“服務管理與產品創新是相提并論的。產品走到哪里,服務就要跟到哪里。”
如今,華隆的銷售網點遍布全國,乃至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68個國家和地區,每個網點都設立了售后服務和技術維修點,并采用現代化的服務體系管理,遵循片區優先服務的原則強化服務。公司專門設立技術專家團隊跟蹤服務,爭取做到50%的問題直接用電話解決,30%的客戶在片區銷售點直接服務,20%的企業由公司內部24小時之內到位服務。不僅如此,華隆還推行責任制,做到嚴格把控,及時反饋和系統化管理。“公司專門成立服務局,對員工的服務工作進行監督和記錄,確保產品服務能夠全方位、及時性地進行。”林天華說。
“華隆專注石材機械發展的20 多年來,每天都在學習和成長。學習、轉化、接受再進行產出,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同時也讓我們更加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林天華表示,在許多企業面臨危機舉棋不定之時,華隆未來的方向卻很清晰——安全、環保、高效、品質。“任何企業只要按照這樣的方向,并堅持創新,負責任地去做,肯定是好產品。”
創新需要得到保護
不過,現在石材機械加工企業面臨的現實是,多數企業仍停留在“制造”階段,對于“創新”避而遠之。
“大家都覺得創新沒有意義。”林天華說,“很多企業認為開發的成本太高,創新投入的代價太大,加上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并不完善,即使創新了也得不到保護。”單純的仿造從而造成了惡性的價格競爭,這不僅讓許多創造型企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同時也使得整個行業停滯不前。他表示,這幾年行業的注意力都在量化上,真正做轉型升級的企業屈指可數,這導致了嚴重的庫存積壓,市場消化不了,企業風險壓力增大,2014年石材機械企業就為此付出了代價。
石材機械裝備制造業到了應該“質變”的時候。
“要先做強再做大。這幾年愈加凸顯的市場問題給企業帶來的危機感并非噩耗。而石材企業所面臨的轉型升級對石材機械加工企業而言也是一個絕好契機。”林天華說道,只有危機感才能讓企業對創新引起重視,只有研發差異化的產品企業才有生存空間。他分析道,石材企業現在正面臨勞動成本高,利潤下滑,環境污染等壓力,越是困難,他們就越需要智能、創新、高效的機械產品。顯然,這對石材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這時候只要企業走差異化路線,研發創新的機械產品,它就會像磁鐵一樣。即使你不主動出擊,客戶也會自己上門。這就是企業的生命力。這也是為什么在危機來臨時刻,我們還能感受到一片春天。“有的企業面臨危機,生意做不下去了,就抱怨市場行情不好,規模比人家小, 沒有背景等。但其實,責任在于自身。企業應該總結行業發展趨勢。關鍵在于做好產品創新,為行業排憂解難。只要你做好,消費者肯定會為你投票。”
真正要讓石材機械行業快速發展,做強做大,當務之急是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同時鼓勵企業研發創新。在林天華看來,石材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如果不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整個行業的發展和提升將會受到阻礙。“現在知識產權保護并不完善,而且程序非常復雜,我們也在等待國家和相關的協會組織能夠出臺更方便快捷,有法律效應的方法來約束抄襲行為。華隆肩負責任,在同質化競爭激烈,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的市場環境下,走在行業前面,擔起研發創新的擔子,繼續做有代表性的、差異化的產品,帶動石材加工設備產業的發展。
來源:《海西石材》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