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南安明超石業黃明超:人民幣升值石材行業沒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有100多家南安的石材企業從國外進口原料。2010年僅南安石湖港區進口石材就多達120.8萬噸、貨值1.76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4%和23.7%,進口量約占全國五分之一。
南安明超石業老板黃明超告訴記者:目前泉州的石材產業出現了原料和出口“兩頭”在外的格局,因此人民幣升值對整個行業幾乎沒有影響。企業擁有國外礦山股份或開采權,企業從這些國家進口原料加工后,大部分又通過海關保稅出口國外,即“兩頭在外”。近一年來,考察國外礦山已成為黃明超行程安排的重頭戲。這家位于南安水頭的石材企業,主要經營加工生產大理石、花崗巖以及各種荒料等業務。與大多數企業不同,黃的出行并不是為了找訂單,而“主要是去看看買的礦山具體的開采情況。”他告訴記者,“目前明超石業的石材主要從土耳其、意大利以及中東地區進口。”
“在土耳其和中東地區的交易用的都是美元結算,人民幣兌美元從過去的1∶6.8變為現在的1∶6.38左右,采購成本至少下降了5%。”在人民幣升值導致大多數出口企業蒙受損失之時,黃明超不由得暗自慶幸由他掌舵的明超石業采購成本下降了5%左右。“和2005年相比,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幾乎給去國外購物的中國消費者打了7.5折,企業也是消費者,為什么就不能把錢拿到國外去花?”對于黃明超來說,加大原料進口數量,在境內加工裝配后再出口,以抵消進出口間匯率變動的影響,已成為其迎戰人民幣升值的主要措施。
南安市還積極引導石企海外“淘金”,對企業外出參展每年補助資金。該市組織了55家規模石材企業亮相卡塔爾、沙特等國際建材展,中東市場的出口因此增長35%,至上石業、溪石、天天發石業等企業已在中東地區設立加工廠或辦事處,初步形成中東石材銷售網絡。還組織企業到巴西、臺灣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