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通山縣打造五石百億產業
近年來,通山縣緊緊圍繞“建設綠色崛起先行區、打造咸寧次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以打造“五石(大理石、玄武石、石英石、石灰石、釩石)”和新能源雙百億產業集群為工業發展主線,抓好“五石”產業的改造升級,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和“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形成支撐縣域工業的“企業方陣”,從而推動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1、抓科學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今后幾年,通山縣將立足優勢資源,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工業園區為平臺,以循環經濟為主體,以項目為支撐,以招商為動力,以服務為理念,著力打造雙百億產業集群,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特別是“五石”產業集群,一是立足石材工業園,以新橋石材工業園為載體,深度開發大理石,進一步做大石材產業集群;二是立足大路工業園,以武鋼森泰、大盤垅工業園為龍頭,借助武鋼、太鋼的科技、市場優勢,加快硅礦石冶煉產業發展,打造全球最大硅合金冶煉基地;三是立足開發區,以石英新型建材高科技工業園、德行玻璃、歐源石英為龍頭,深度開發石英石;四是以粵通水泥、新型干法水泥項目為龍頭,加快開發石灰石;五是以騰達礦冶,釩鐵工業園為龍頭,深度開發釩礦石。逐步打造 “五石” 百億產業集群,全力促進工業經濟總量逐年倍級增長和骨干企業數量大幅遞增,實現上市企業零突破,稅收過億元的企業2-3家,過千萬元的企業10家。
2、抓招商、促項目、壯實力。一是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圍繞壯大主導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大項目、大企業,拉動產業優化升級,支撐產業集群發展,逐步形成以大項目、大企業提升產業發展層次,以產業集群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工業經濟發展新格局。二是牢牢把握產業政策的扶持導向,謀劃、儲備、引進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性強的大型產業項目,推動產業鏈向兩頭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攀升,積極引導龍頭企業縱橫聯合,實現戰略擴張,力爭在產業集群發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使區域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三是突出抓好一批支撐產業集群發展的重大工業重點項目,如抓好大盤龍國際硅合金冶煉基地和賽鉆石英新型建材及華樂、永亮石材園等五石項目,形成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新的增長點。
3、抓技術改造,推進產業升級。一是堅持改造與培育相結合,重點推進武鋼森泰、通力鎂業等企業擴產搬遷及提釩新工藝應用,引導武鋼森泰鐵合金公司、通力鎂業公司等骨干企業,融入武鋼、太鋼產業體系,借助武鋼和太鋼的科技、市場優勢,大力實施冶金工業園擴建,五石企業強強聯合;二是開發新項目,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檔次和科技含量。引導企業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提高企業的裝備水平,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五石”產業品牌化、高端化。
據悉,通山石材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由2011年的25.9億增加到2012年38.3億元,增長46%,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48.7億元的79%;固定資產投資由8.5億元增加為12億元,同比增長42.5%;在全縣43家規模企業(新口徑)中石材產業集群企業達31家,占工業比重的72%;工商稅收6200萬元,占規模工業稅收8900萬元的70%;出口創匯達1000萬美元,占全縣工業的100%。通山縣“五石”規模企業達43家,產業年產值33.9億元,大理石在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生產的金鑲玉、中國紅、木紋玉等20多個產品都是全國珍稀優質品種。通山可謂名符其實的中國大理石之鄉。
隨著世界各地對石材需求的高漲,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范圍內的各類建筑、大型工程、高檔酒店等對石材的使用率提高。通山,作為革命老區,依托其得天獨厚的大理石資源,得到政府支持,企業勇于不斷創新崛起,立足“中國大理石之鄉”品牌優勢,逐漸成為湖北省重要的石材產業基地,市場前景極其廣闊。相信通過通山人的創造和努力,通山石材將成為繼福建水頭、山東萊州、廣東云浮之后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石材產業集群,成為中國又一創富新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