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石材界對于水頭、云浮的注意力正在分散,這是近年來不爭的事實。
在原有市場逐漸飽和、區域受限等多重困境下,石材產業開始向新興城市綜合體分流,并逐漸發展壯大。“東有水頭,西有鄯善,南有云浮,北有萊州”的四足鼎立之勢開始被分離、解構,南通、成都、重慶等地的石材產業重新集結,虎視眈眈地蠶食著從“四小龍”市場中擠壓而出的份額,中國的石材市場,正在歲月暗涌中經歷一場新舊之間的變革。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新疆的名字也在被不斷提起。隨著西部石材勘測工作的進行,新疆出產的卡拉麥里金、棕鉆、黑金沙、銀灰麻等石材品種開始為業內人士所熟知,并源源不斷地供向內地及中亞乃至全球市場。
有人訝異:在內地石材市場深陷洗牌漩渦之時,為何新疆這個曾經的塞北之地反而顯示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場景?在不解中,有更多的石材人開啟了新疆的旅途,親自去探索那片內地從未深知的西部土地。他們帶回來的反饋稱:這是中國石材的新希望……
絲綢之路上的“石材寶庫”
西漢時期,漢武帝遣張騫一行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新疆及其他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古稱),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
其實早在絲綢之路開通以前,中原與歐亞草原之間就存在著密切的文化交流。至少在距今1.2萬年前,西域先民就發現了普通石塊中卓爾不群的玉石,并且通過交換將玉石源源不斷運向東方,延續萬年的玉石之路,正是沙漠絲綢之路的前身。
此外,因新疆和田玉衍生的完璧歸趙等歷史故事毋庸贅述,史料佐證,新疆黃金玉石之邦的美譽并不是妄言。古往今來,玉石所象征的高雅、權勢、財力、身份等尊貴寓意使多少權貴為其癡迷,而今,新疆這片神奇的西域土地又將開啟新的紀元。
2006年,在方正石材有限責任公司被引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奇臺縣之前,當地居民并不知自己正生活在被財富環繞的土地上。奇臺縣閩奇石材產業園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何世偉說道:“當時,奇臺縣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石材是什么,更不知道荒漠戈壁上的石頭加工后就可以賺錢。”
十年來,新疆對于石材的認知正在逐漸改變。據地質部門預測,當地石材礦產資源儲量達上百億立方米,幾乎在所有地區均有分布,可供發展前景廣闊。目前,已經發現的石材品種有上百個,其中有14個被評為“全國名優特石材”。新疆“石材寶庫”之稱就此傳播開來。
天山腳下的廣闊土地就此顯現了它的價值。伴隨著新疆經濟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石材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當地尤其邊遠縣區的支柱產業,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就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受內地石材資源枯竭的影響,國內大部分石材產業向新疆等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逐漸涌現。目前,新疆擁有石材開采加工企業近300家,流通企業超過700家,專業石材市場10余個,從業人員約6萬人。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全疆石材總產能近7000萬平方米。石材已成為新疆建材行業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國家石材發展戰略政策的調整,新疆正逐步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材接替區。
優勢:天時地利、政通人和
袒露在平原上的財富
石材人小陳第一次親眼看到新疆石材礦山開采的景象時十分驚訝。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只見三三兩兩的運輸車輛來回,路面平穩,毫無顛簸。在落差不過十余米的礦坑里舉目環視,近處是成批放置的大量荒料和砂礫,而遠處則是無窮無盡的邊塞風光。這顛覆了他對于石材礦山的印象。
實際上,從80年代起,就已經有人發現了新疆石材這塊寶地。1986年,南安人張丕善不遠千里來到新疆昌吉州與客戶簽訂一筆外墻磚訂單,正是這次新疆之行讓他發現了西部這片富有潛力的市場并堅守下來,多年后,他在朋友的建議下轉戰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做起石材生意。
8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安商會正式成立,牽頭人之一正是張丕善。此時的他,已然擁有新疆南安商會會長、青河縣宏磊石材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新疆鑫磊茂盛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等多重身份。在大漠孤煙的蒼涼中,張丕善用多年時間專注打磨新疆石材品種,迄今已成功推出棕鉆、黑金沙、黃金鉆等多個石種,使他堅持下來的原因無疑是當地資源的巨大誘惑力。
政策利好,如虎添翼
2014年10月發布的《新疆石材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要打造整體的“新疆石材”品牌。充分依靠新疆得天獨厚的石材特色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以促進就業為目標,以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為主要途徑,著力打造鄯善、奇臺、哈密、博樂、和碩、焉耆、托里、青河八個石材園區和烏魯木齊石材加工貿易集散中心,從而結束新疆石材各自為政的局面,形成“中心帶動、一業多園”的發展格局。
在產業布局上,根據新疆石材資源及產業分布的特征和交通區位、基礎設施建設等條件,《綱要》提出國際石材加工貿易集散核心區采用“總部基地+加工基地”式的組團布局方案,對內形成中心輻射基地,對外形成全區輻射國內外的產業布局。
屆時,烏魯木齊這個新疆的樞紐城市將作為石材產業的總部基地,以“對區內聚集,對外輻射”為目標,按照協調物流運輸、空間聚集、產業配套、工業和城鎮化同步發展的原則,將其打造成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石材對話窗口,引導和推進各地州市石材企業在烏市建設對外銷售平臺。
新疆石材產業的發展脈絡一路受到政策紅利的引領。早在2013年9月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后,2015年2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正式發布規劃方案,自此“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價值觀的濃縮開始席卷全球。
西部大開發的升級勢頭遠不止于此,與口號相匹配的不僅是政策的落地,還有那一條條新修建的公路、鐵路從內地伸出觸角,蔓延向西部腹地,成為舞動在新疆的新旗幟。
公鐵聯運,讓新疆不再是邊疆
2014年11月16日,隨著一聲響亮汽笛,滿載乘客的D8602次和諧號動車緩緩駛出烏魯木齊南站。這標志著蘭新高鐵新疆段正式通車運營,廣大的西北地區由此跨入高鐵新時代。鐵路部門表示,烏魯木齊至北京高鐵也將于2017年開通,屆時烏魯木齊至北京的時間將縮短為16個小時,這不僅將降低旅客進疆成本,同時商貿往來將更加便利快捷。
“高鐵讓新疆不再是邊疆。”自治區旅游局國內旅游促進處處長李文慶分析,高鐵打破了礦產、棉花、瓜果等物資的運輸瓶頸,旅客進疆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也都大大降低,新疆能夠更好地亮出自己的“名片”。
新疆石材并非初見鋒芒,但其發展的自信不僅在于烏魯木齊至北京北線鐵路的建成運營,除此之外,中吉烏鐵路的貫通和渝新歐、漢新歐等國際專列的開通,意味著新疆與內地及中亞運輸通道的全部打開,其東西貫通的新格局形成無疑將為新疆的石材產業發展帶來重大商機。
這正滿足《綱要》中提出的希冀:未來,新疆石材產業的發展要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積極開拓兩個市場。石材產業要在立足本土資源的同時,匯聚全國和亞歐特色資源,著力打造國內外石材品牌匯聚地,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要在立足于新疆市場的同時,擴大國內市場和中亞市場的占有率,進一步向西亞和歐洲市場邁進。
“新疆石材”的集結號角正回旋在東西商貿往來的橋頭堡上。
來源:海西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