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yè)門戶網(wǎng)站
很久以前,方山地方有個能書會畫的秀才,常夸自己的書畫比老石雕雕的作品還好。他說:“老石雕的作品太單調(diào),干巴巴的,沒有色彩,不如我的書畫變化巧妙,彩色鮮艷。”
老石雕聽了,覺得他的話有點刺耳;但仔細一想,這話也有道理。自古以來雕圖書,無論是文房四寶,還是瓶屏花鳥,從來沒有人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來雕刻。打這以后,他日思夜想,如何在石雕作品上巧妙地利用其自身的俏色。
一天,他從山上采石回來,帶回一束映山紅,插在他刻的一只花瓶里。那鮮紅的花朵,翠綠的嫩葉,把青白色的花襯托的十分雅致悅目。他端起來仔細地觀賞一番,心里豁然一亮,便向剛采來的一塊五彩斑斕的凍石構(gòu)思了一番,雕成朵朵怒放的牡丹花,利用青綠色雕成茂盛的枝葉,又利用紫色雕成藤籃,把牡丹花襯托得十分鮮艷奪目人們觀賞了這牡丹花籃,都蹺起大拇指叫絕。
這消息傳到了畫秀才的耳朵里,他半信半疑。欲往登門觀看,又怕有失自己的體面。“我是個會書善畫的高雅人,難道向老石雕這樣山野俗人認輸嗎?”他腦瓜子一轉(zhuǎn)悠,帶上一幅新畫的彩色牡丹圖,來到老石雕家,想比高低。一看那石雕牡丹比真的洛陽牡丹還美三分,哪里還敢開口。老石雕請他多多指教,他只“唔唔”幾聲,轉(zhuǎn)身想走,但他仍不服氣,從袖兜里摸出一塊凍石——紫色甲板凍,石面上有兩粒半白凍,位置成三角形狀,周圍全是紫色。他對老石雕說:“有個畫友要一件三個人、又有畫的浮雕,限十天內(nèi)刻好,不知老石雕能賞藝否?”老石雕接過凍石,二話沒說,一口答應下來。頭三天,老石雕將那凍石橫豎端詳,反復揣摩,還拿不定主意。夜間他到師弟家串門,看到師弟揮筆作畫,忽有所悟,便忽忙回家,挑燈雕刻起來。他巧妙地將左右兩粒白凍石雕成一對拿畫卷的老人圖像,又將下面的半粒凍石雕成低頭賞畫的老人后腦勺,不到十天工夫,雕好了一件古樸幽雅,奇趣橫生的浮雕:《三老賞書畫》。畫秀才可看呆了,半響說不出話來,感到很慚愧,最后他對老石雕說:“老師技藝高明,學生甘拜下風!”
老石雕謙虛地笑了笑,將《三老賞書畫》浮雕贈送給畫秀才。從此,畫秀才將它陳列在畫案上,每當作畫時都要虛心認真觀看一番,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后來他遂成一名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