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山東加大對小型露天采石場關閉整合工作力度
山東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各礦山企業,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嚴把準入門檻,嚴格審查安全條件,大力推廣先進技術,加大了對小型露天采石場關閉整合工作力度,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地以落實省政府辦公廳67號文件為契機,出臺實施意見。棗莊市政府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魯政辦發[2011]67號文件進一步加強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印發棗莊市關閉非煤礦山監督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了露天礦山辦礦標準、整頓關閉條件、時限以及關閉程序和監管主體。對資源枯竭、存在重大隱患未有效治理、安全條件差、基建非煤礦山未按時竣工驗收轉為正式生產等立即關閉;對規定的“三區兩線”以內的露天開采礦山,2013年6月底之前關閉,對規定的“三區兩線”以外的露天開采礦山,2014年6月底之前關閉。濟寧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印發濟寧市深化礦山資源開發整合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確定了全市6個重點礦種和9個重點礦區,堅持以大并小、以優并劣,鼓勵礦山企業自主聯合,采取兼并、合伙等方式進行整合。威海市出臺了《威海市石材資源開采與山體保護辦法》,2010年2月8日市政府第50次市長辦公會議紀要決定對市區周邊37家采石場有計劃、有步驟的關停。臨沂市政府臨政辦發[2012]8號文件規定:新建建筑用石料礦必須達到10萬立方/年,飾面石材礦必須達到2萬立方/年,白云巖礦必須達到50萬噸/年,頁巖礦必須達到20萬噸/年。章丘市政府今年下發了《關于印發章丘市山石開采治理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對全市露天采石場加強了規范和管理。嘉祥縣政府出臺了《嘉祥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要求2012年底全縣礦山數量從170余家減少到70家以內。五蓮縣委出臺了《關于規范花崗石資源開采管理的意見》,研究印發了“關于對到期花崗石礦采礦權依法收回和重新轉讓有關問題的通告”,采取動員會、座談會、交流會等形式,加大宣傳教育,營造安全發展氛圍,組織開展了新一輪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
二是加大關閉整合工作力度。各地加大了對小型采石場關閉工作力度,今年以來,全省共關閉小型采石場411家,其中,青島市23家,棗莊市55家,煙臺市60家,濰坊市88家,威海市38家,日照市112家,臨沂市33家,其他市2家。泰安市逐步提高采石場準入門檻,對新審批或延續采礦許可證的企業,由過去的年生產規模3萬噸提高到10萬噸以上。對已經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鼓勵通過兼并、聯合、重組、改造等形式擴大規模,使生產規模不低于10萬噸/年。平陰縣將資源整合作為礦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與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礦山年檢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全面清查。對非法無證開采點,立即關閉取締。青州市新建小型露天采石場規模都在48萬噸以上。五蓮縣重新出讓的飾面石材礦山采礦權按照每礦每年不低于3萬立方米的開采規模核定,出讓期限統一暫定三年,每半年測算一次儲量消耗,實行采礦權“出讓時限和出讓量”雙控制;對設定采礦權無人競買的予以整合儲備,暫不出讓,對現有儲量不足3萬立方米或沒有輪鋸設備等安全投入不足的礦點,收回后不予重新出讓,對礦點之間達不到安全距離的,一律進行整合。全縣露天礦山由2011年的303處壓減到209處,其中,花崗石礦點由2011年的259處壓減到165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