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人物簡介
王伯瑤 1957年生,南安美林人,中國石材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省石材行業協會會長,溪石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第一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石材企業、行業首家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率先啟動石材與裝飾一體化戰略……在中國石材界,溪石可以說是一面旗幟,一個標桿。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國經濟新常態,石材產業何去何從?日前,溪石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伯瑤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石材企業要賣產品更要賣整體解決方案
近年來,溪石創始人王伯瑤漸漸放手,把企業大小事務交由自己的兒子和侄兒打理,自己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協會工作上,他提出石材產業要加快“兩轉一升”(即轉移、轉型和升級)的思路。引導企業尋找建立資源市場和建設石材工業園區,增強石材企業的競爭力和應變能力,實現石材拓展的戰略轉移;倡議籌建多個石材專委會,呼吁企業清潔生產,并起草多項行業標準,規范行業向綠色環保發展。
不可否認,石材是一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產業。然而,“內憂外患”同樣存在,不僅要應對國內產能過剩問題,還要面對建材同行強加的“放射性危害”的帽子。
為了行業清白,王伯瑤積極號召協會力量進行鼓與呼,引導協會會員共同抵制這場莫須有的“拉鋸戰”,并配合中國石材協會,出品了《中國天然大理石白皮書(2013年)》。這是國內石材行業第一次以官方形式為天然大理石無輻射“正名”。白皮書的發布,讓很多石材從業者為之興奮:大理石總算能摘掉“放射性危害”的帽子了。
和馬云一樣,放下教鞭,從老師轉行企業家,王伯瑤不僅僅收獲了更多的財富,還贏得了行業的尊重。他見證了中國石材行業30多年的發展史,更為了這個行業未來不斷奔走。
溪石大板市場琳瑯滿目的大板。
01
石材互聯網要考慮產品獨特性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水頭不少石材加工廠都改成大板市場。大板市場整體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不到半年時間,鏈石商城、巨石動力、買石商城等線上大板市場的出現,拉開了石材互聯網的大幕,并萌生了一個新詞:新大板時代。您怎么看待互聯網對石材行業的影響?“新大板時代”是否會代替傳統大板市場?
王伯瑤:不可否認,互聯網已經進入到各個傳統制造業,影響深遠。互聯網可以讓石材產品信息傳播得更遠,也可以讓消費者對石材企業提前了解得更多。但石材產品的獨特性不容忽視,就算同一品種,同一家工廠生產,兩塊板之間的價格可能差了兩三百元甚至更多。而且,物流和安裝問題,至今無法很好地解決,石材要想完全實現在線銷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大板時代”是否會替代傳統大板市場,我認為最多只能算是一個補充,長期以來,消費者的購板習慣還是“眼見為實”。
02
多向高附加值產品要利潤
長期以來,石材被定義為一個低門檻、粗獷型產業,以荒料開采和板材加工為主,各個企業被動應對消費者的討價還價。然而,現在行業競爭加劇,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但如何轉型升級,不少企業無從下手。對此,您能否給予一些建議或提供轉型成功案例?
王伯瑤:事實上,國家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為石材產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只有向高附加值、多元化產品要利潤,才是企業的出路。而這條路,具體而言,并沒有明確的標準,上百家石材企業都在這條路上不斷地嘗試。有的人轉型做了更高技術的人造石、復合板;有的人另辟蹊徑,生產出超薄板;也有人把互聯網模式與石材大板、標準板整合起來;還有人在嘗試讓石材與家居結合。總之,要往石材新品開發、技術創新、創意設計和應用服務發展。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要被市場接受了,就是對的。
轉型成功的案例不好說,可能正嘗試轉型的企業已經邁向成功之路,也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戛然而止。但我們不能不去嘗試,沒有嘗試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和企業家、更多的新生代、更多的人才能夠參與進來,積極貢獻,尋找出更多有利于行業的發展之路。
03
讓拉動石材消費動力發生變化
去年6月,南安成立海絲泛家居產業聯合會,鼓勵家居、建材、家電、安防等行業抱團走出去,開辟國外新市場。石材作為南安一大支柱產業,何去何從備受關注。作為行業老前輩,您能否分析當前石材產業所面臨的情況,并分享南安石材產業“走出去”的意義?
王伯瑤:2006年-2016年,我國GDP保持高速發展,石材國際貿易量、貿易額保持了年均13%-14%的增長。與之相對應的石材產量以年均23%速度在增長。2014年以來,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越來越大,石材市場需求下滑隨之而來。要想把握住需求增長、需求結構變化的市場新趨勢,就得讓拉動石材消費的動力發生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石材保有量,要想全部用在國內,至少3年是用不完的,何況更多的新品荒料還在不斷被開采。這充分說明,國內石材產能過剩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正在建設的發展中國家,石材需求量很大。
在面臨國內市場競爭壓力和貿易困境的情況下,南安包括溪石在內的10多家企業逐漸選擇“走出去”作為實現柳暗花明的突圍路徑。如今,南安石材企業創業既分布于德國、韓國、美國等貿易伙伴國,又涉足埃及、土耳其、越南、坦桑尼亞、肯尼迪、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石材資源豐富的國家,并對當地石材業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04
環保整頓加速行業洗牌
今年年初至今,石材行業環保之嚴空前絕后。繼天津、上海一帶石材企業被拆以后,福建羅源、莆田、水頭等地石材加工廠也被勒令關停。關于環保嚴打,您怎么看?
王伯瑤:被取締的石材廠,都是三證不全的企業。這些企業沒有經過相關部門審核、批準,存在生產安全和污染問題。業內有人說這是“一刀切”,讓行業變得更加蕭瑟,但我不這么認為。環保整治,短時間內可能會引起終端價格哄抬。但從長遠來看,是危機也是機遇。這是一個加速大洗牌的過程,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精華。
目前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的增長模式逐步向集約的發展模式轉變,石材行業也邁向轉型升級。此次整頓是一個調整產業結構的良好契機,只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石材行業才能走得更遠。
從整治效果來看,石材行業的確在不斷向好。原本分散的訂單回流到正規的大企業,生產更規范,品質也更有保證。
05
大理石歷來是放射性“國家免檢”
近年來,隨著國內市場的萎縮,建材行業之間競爭越發激烈。甚有個別企業公然詆毀石材行業,并宣稱大理石含有大量輻射元素。大理石真的有輻射嗎?
王伯瑤:任何建材產品都有輻射,而大理石是輻射元素含量最少的一種。據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近10年對市場上常用的100余種國產和進口的大理石樣品進行的放射性檢驗結果顯示,所有被檢大理石樣品的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平均為0.02,僅為國家標準A類指標的1/50,可以忽略不計,其數值遠優于其他現在通用的裝飾材料。
因此,國家和行業層面均有明確定論,大理石產品無任何影響人體健康的放射性危害。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正式把大理石等從海關法檢目錄刪除,2013年建設部正式把大理石從進場必須提交放射性檢驗報告的產品中刪除,徹底解除了消費者對大理石的誤解,為石材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加健康的市場環境。
事實上,早在20年前,臺北市石材商業同業公會就證明了大理石對人體沒有危害。白宮、克里姆林宮、白金漢宮、中國人民大會堂內部全部采用大理石作為裝飾材料,這也側面印證了大理石是世界上安全、環保的裝飾材料。
06
行業做深度服務空間很大
溪石是福建第一家嘗試“石材與裝飾一體化”的企業。這種模式算是傳統產業在服務升級方面的有益探索。而且這個模式,溪石一踐行就是8年。當時溪石為什么會提出這樣一個戰略?
王伯瑤:溪石以前也是以石材批發為主要業務。2009年,我們正式啟動“石材與裝飾一體化”戰略,不再單純賣石材,而是根據客戶對工程的需求,搭配適合的石材。可以說,以前是賣產品,現在是賣整體解決方案。
在經營石材加工和批發時,我們看到了石材應用與現有裝飾水平的矛盾,因此提出了這一全新戰略。客戶把工程單交給我們,就不用考慮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問題,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看到很多石材客戶不知如何處理石材病變時,我們特意開通了服務熱線,為全行業提供咨詢服務。另外,我們可以通過信息化的途徑,對客戶需求進行統計,同時回訪客戶,從中發現不足,并加以改進。
由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是產業價值鏈延伸的需要,是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石材產品的應用,其設計、運輸、安裝、維護都有較高的專業化要求。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一條龍、一站式服務,這是行業進步和成熟的表現,是新經濟形勢下企業對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位。我認為,未來石材業做深度服務的空間還很大。
希望行業更多的企業能夠參與進來,把“石材與裝飾一體化”做強做大,溪石也愿意為行業分享一些寶貴經驗,讓大家少走一些彎路。
溪石辦公大樓。
公司簡介
溪石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石材開采、加工、設計、裝飾施工于一體的大型股份公司,是國內石材行業龍頭企業、石材與裝飾一體化的首踐者。不僅具備生產供應圓形、異型、平板、薄板、石雕、水刀拼花等工藝石品的綜合能力,而且具備承接大中型工程的幕墻設計、裝潢、施工、安裝和維護等項目的業務能力。
目前,溪石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內蒙古、廈門等地設立分公司;在福州、杭州、武漢、成都、貴陽、溫州、西安重慶等30多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在全國部署了60余處售后服務點;在國外則成立了迪拜、韓國、俄羅斯、美國等分公司以及其他20多個辦事處。公司擁有國內外多座礦山開采權,產品廣銷全國,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先后承接了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五棵松北京奧運會籃球館等近千個國內外知名大中型工程項目。
溪石發展大事記
1990年,溪美材料板材廠成立。
1992年,增資重組,成立福建溪石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1997年,引進意大利全套異形加工設備,異形板材獲評“福建名牌產品”。
1998年,成立福建省溪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及溪石上海分公司。
1999年,通過英國UKAS國際雙標認證,順利完成人民大會堂參建項目。
2000年,成立“溪石技術中心”。2002年,成立溪石北京分公司。
2005年,正式進駐石材重鎮南安市水頭鎮,成立福建溪石石業有限公司。
2006年,合資投建廣東新富云崗石有限公司、投資南安龍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2007年,集團總部遷往水頭,成立福建溪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韓國辦事處。
2008年,全國首家石材標準化管理規范和應用技術及規范辦公室設在溪石,可直接起草、修訂、主導各項石材國家標準。
2009年,啟動石材與裝飾一體化戰略。
2010年,建成溪石國際石材展銷中心和精品展廳,開創市場經營新格局。
2011年,溪石綜合辦公大樓投入使用,并在北京投建溪石工業園區。
2012年,獲得“首屆南安市市長質量獎”,是南安首家獲此殊榮的石材企業。
2013年,成為福建石材行業協會會長單位。
個人榮譽
擔任中國石材協會常務副會長、全國石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石材標委會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曾獲“全國石材行業‘十一五’杰出人物”“福建省經濟年度杰出人物”等榮譽稱號。
企業榮譽
1996年,獲評“石材產品質量信得過企業”。
2001年,“溪石XISHI”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2004年,“溪石XISHI”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石材行業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2007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07年,獲得“建筑幕墻工程設計與施工一級”和“建筑裝飾工程設計與施工一級”雙一級資質。
2009年,被評為“福建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2011年,榮獲“十一五”中國石材最具價值品牌企業。
2013年,參建的中華石鼓園工程榮獲“2012-2013年度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
來源:海絲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