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提到石材護理,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翻新、打磨、拋光。其實石材護理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石材表面處理技術,比如光面石材:光面、亞光。毛面石材:皮革面、火燒面、蘑菇面、斧劈面、酸洗面、荔枝面、龍眼面、菠蘿面、自然面、機切面、拉絲面、噴砂面、刷洗面等等。
以上的表面處理技術可以有效的滿足客戶的各種裝飾需求。隨著工程設計及裝飾、使用要求的不斷提高。石材使用一段時間后,無需更換,只要對其進行相應的二次開發便能達到理想的裝飾及使用效果。
光面石材:
光面(拋光面):拋光面是指表面平整,用樹脂磨料等在表面進行拋光,使之具有鏡面光澤的板材。一般的石材光度可以做到80、90度,一些石種的光度甚至可以做到100度以上,但有些石種卻沒辦法磨光,最多只能作到亞光。
圖1 拋光面
亞光:亞光面是指表面平整,用樹脂磨料等在表面進行較少的磨光處理。其光度較磨光面低,一般在30-50、60左右。具有一定的光度,但對光的反射較弱。
圖2 亞光面
我們平時也接到許多客戶、行業同仁的咨詢,詢問的卻不是如何提高光澤度,而是如何做亞光面、毛面石材。這個事情,也說明,在石材裝飾領域,并非所有的客戶全都喜歡把石材做得如同鏡子一般。
毛面石材:
皮革面處理:用特殊工藝將毛面石材處理成具有皮革質感
圖3 皮革面
蘑菇面:蘑菇面是指在石材表面用鑿子和錘子敲擊成形如起伏山形的板材。此加工方法對石材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底部厚最少要3CM,凸起部份可根據實際要求在2CM及以上。蘑菇石大量地運用在經濟型的圍墻上
圖4 蘑菇面
斧劈面處理:將石材按照設計要求對石材進行淺切割,然后用焊了金剛石刀頭的工具將石材沿著切縫對分劈開之后的面!
圖5 斧劈面
酸洗面處理:強酸腐蝕石材表面,使其有小的腐蝕痕跡,外觀比磨光面更為質樸。大部分的石頭都可以酸洗,但是最常見的是大理石和石灰石。酸洗也是軟化花崗巖光澤的一種方法在幕墻、內裝中比較普遍的就是光面,火燒面,荔枝面了,表面處理工藝一般決定于設計師的設計思路,為達到某種視覺效果或者達到某種功能而作出的石材表面處理。
圖6 酸洗面
荔枝面處理:荔枝面是用形如荔枝皮的錘在石材表面敲擊而成,從而在石材表面形成形如荔枝皮的粗糙表面,多見于雕刻品表面或廣場石等的表面。分為機荔面(機器)和手荔面(手工)兩種,一般而言手荔面比機荔面更細密一些,但費工費時。
圖7 荔枝面
龍眼面處理:龍眼面用一字型錘在石材表面交錯敲擊成形如龍眼皮外表的粗糙表面,是崗巖雕刻品表面處理的最常見方式之一,和荔枝面一樣,也分為機器和手工兩種
圖8 龍眼面
菠蘿面處理:菠蘿面是在石材表面用鑿子和錘子敲擊成外觀形如菠蘿皮的板材。菠蘿面比荔枝面和龍眼面但粗獷。分細還可分為粗菠蘿面和細菠蘿面兩種。
圖9 菠蘿面
自然面處理:自然面是指在用錘子將一塊石材從中間自然分裂開來,形成狀如自然界石頭表面極度凹凸不平的加工方法。自然面極為粗獷,大量地運用在小方塊,路沿石等產品上面
圖10 自然面
機切面處理:直接由圓盤鋸砂鋸或橋切機等設備切割成型,表面較粗糙,帶有明顯的機切紋路
圖11 機切面
拉絲面處理:在石材表面上開一定的深度和寬度的溝槽
圖12 拉絲面
噴砂面處理:用普通河沙或是金剛沙來代替高壓水來沖刷石材的表面,形成有平整的磨沙效果的裝飾面。
圖13 噴砂面
刷洗面處理:處理過程是刷洗石頭表面,模仿石頭自然的磨損效果
圖14 刷洗面
小結:人們的審美觀,也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鏡子般的表面效果,如今是風靡一時。但也有一些審美觀非常前衛的設計師、客戶,在選擇裝飾石材時,會選擇毛面效果。
來源:石材養護技術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