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1月4日記者從恩施州咸豐縣獲悉,2010年,該縣地區總產值由2005年的17.1億元增加到34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6.6億元,年均增長達21%,“十一五”可謂完美收官。“十二五”咸豐工業規劃也已初步形成,該縣經信局稱,未來五年咸豐工業將繼續堅持有效投入、項目拉動,擬投入300億元建設6大工程,工業總產值向16.5億邁進。
“著力培壯石材產業、綠色食品產業、林木加工產業三大產業集群,鞏固提高能源產業。新建甘香峽、土溪河、侯家河電站,力爭新增裝機2.85萬千瓦;建成300萬平方米大理石、200萬平方米砂巖產能,5000噸茶葉、1萬噸精制油茶、2000噸速溶山藥全粉加工、5萬噸精米項目;培育年產值過1億元以上的林木加工規模企業5家,林木加工業產值過10元……”這就是咸豐在“十二五”期間,現代產業基地建設的宏偉藍圖。
未來五年,咸豐仍將以大幅度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方向,堅持錯位發展、差異化競爭,走特色發展之路,以打造鄂渝邊區的綠色產業示范園、休閑度假后花園、土苗風情大觀園和武陵石材之都為目標,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結構升級的戰略突破口,聚焦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加強政策支持,加快資本集中,增強技術領先優勢,擴大優勢產品規模,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據介紹,在“十二五”期間,該縣將著力推進產業集聚、企業集群、資源集約利用,堅持產業支撐、城鎮帶動、園區平臺、惠民和諧發展,集中精力實施6大工程(1+3工業園、兩帶五景、三區四路、四院六校、五場七網、六館兩劇),力爭工業總產值突破17億元。
“這6大工程實施后,總投資將達到300億元,超過改革開放以來咸豐縣的所有投資。”咸豐縣政府縣長劉忠義說,該縣在“十二五”時期將緊緊抓住國家實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建設、建設全國先進自治州,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實施“616”對口支援工程等黃金機遇期,以項目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加快建設富裕、和諧、文明新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