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龍泉山礦山石料可持續發展戰略及生態綠化的“三起三落”
青山綠水幾多浮沉
剛進龍泉山,就能感受到一陣陣清新空氣撲面而來,遠看青松翠綠,近聽泉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而幾年前,這里到處彌漫著礦石粉的煙塵,令人窒息。
橋頭集鎮紅光村大趙組的張建芳告訴記者:他家附近的這個小山坡,曾是個亂石堆,在20世紀60年代,通過人工植樹,發展成了樹林。
“龍泉山是神圣的。剛懂事的時候,每到春節期間,村里的孩子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去龍泉山上游玩。”龍泉山開采企業關閉工作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回憶道。
然而,龍泉山的“美”卻來之不易,“稱得上‘三起三落’。”橋頭集鎮黨委委員吳少華告訴記者,早年種的樹,由于多次被砍伐,在20世紀90年代進行了大面積補植,生態有所好轉。但在2000年以后,又出現了一次波折。
花錢買生態廣植樹
據肥東縣國土資源局的桑仁聰介紹,肥東東部沿山共涉及6個鄉鎮,龍泉山是其中之一,盛產多種礦石和建筑用的砂石等。2000年以后,礦石開采迅猛發展,讓一部分人獲得了利益,但生態破壞嚴重,群眾怨聲載道,“山被挖得像狗啃的一樣”。外來投資者到了橋頭集,看了都直搖頭。人大代表也多次呼吁,不能吃“子孫飯”,不能這樣亂轟亂炸了。
“因粉塵太多,白灰落到樹葉上,合馬路沿線‘層林盡染’,一片雪白不見綠,導致不少樹木‘窒息而死’。”肥東縣環保局李昌樂說,龍泉山位于合肥上風口,這里粉塵太多對合肥城市環境也有一定影響,淘汰關閉礦山企業,植樹造林恢復生態,刻不容緩。
所幸的是,肥東縣認識到了這一點,果斷決定限制開山采石,并依法對60家礦山石料企業進行淘汰關閉,同時廣泛植樹補綠,才使龍泉山逐漸恢復到今天的面貌。
主動轉型持續發展
由于淘汰關閉礦山石料企業產生經濟損失,空缺如何填補?對此,橋頭集鎮紅光村黨支部書記張傳江并不擔心。他說,該村所屬的一家石料開采加工企業,每年上交3萬元給村里。現在企業被關閉,但由此“整”出了1200畝山林地,將它流轉出去,用于發展農林業,每年承包服務費會遠高于3萬元,農民還能參與耕種,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通過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不受影響,關鍵把環境搞好了,人過得也舒坦。”張傳江說。
搶抓機遇,主動轉型的還有一些石料開采加工企業主們。葛慶宗就是其中之一。幾年前,他在老家橋頭集辦起了一家鐵精砂加工廠,效益可觀。為了響應政府保護龍泉山的號召,他在企業關閉前就主動轉型,到附近的馬龍山承包了700畝山林地,用于發展苗木種植。“土地流轉承包協議剛剛簽好,除了種苗木以外,還打算搞一點生態養殖,林下散養土雞,水塘里養魚養鴨。”葛慶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