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培養大足石雕人才,弘揚大足石刻文化。大足石雕名聲遠播,除了本身精湛的石雕技藝。也源自于大足石刻文化的傳承。
近日,從重慶市大足區人力社保局獲悉,該區啟動石雕石刻藝術人才培養項目。未來5年內,將培養1000名不同層次的石雕石刻藝術人才,其中高級工達200名。今年將培養石雕石刻專業帶頭人1名、創新型骨干教師2名,培養16-45歲的有志于從事石雕石刻藝術的青年學員200名。
該區人力社保局人士表示,后續人才的培養對于石雕藝術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我區正式啟動石雕石刻藝術人才項目,除加大專業人才培養,還將編寫完成2本石雕石刻藝術專業教材,成立國家級石雕石刻技能大師工作室,建立石雕石刻產品行業標準等一系列舉措。以弘揚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足石雕,發展特色職教,促進石雕石刻產業發展。
據悉,石雕石刻藝術學員培訓周期一年,其中在校集中培訓6個月,跟師學藝6個月。培訓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內容分為理論學習,如人物造型、人體結構、色彩、大足石刻及佛教文化、市場營銷及創業等知識等,泥塑方面如土質的辨別和色彩常識、本地石材雕刻、合川硯臺石雕刻、紫袍玉石雕刻等五大板塊,學習時間將超過1700多學時。在集中培訓結束后,對愿意跟師學藝的學員,安排到該區北禪石雕棕編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和大足石刻藝術品公司等企業,選定優秀的師傅,實行每5人1組跟師繼續學藝。這一舉措,將為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延伸閱讀:
重慶大足石雕植根于巴渝沃土,源自博大精深的重慶市惟一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文化,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產業背景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悠久,主要分布于寶頂、棠香、龍崗和萬古四個街鎮,石雕產品因其工藝精、特色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的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足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被國家及地方有關部門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等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